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 > 历史演义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时间:2024-03-08 09:18:44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合集15篇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合集1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东周列国志》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1

这本书教给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中华民族涌现了多少妇孺皆知的人物:孔子、孟子、孙子、老子……这些人物都是当代社会的智慧结晶啊!许多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外交战略,在几千年前的春秋时代就已有先例。比如说晏子使楚,晏子身材矮小,受到楚王和大臣的侮辱,但他运用智慧和巧舌,与楚王展开了唇枪舌剑的战斗,把他们说得哑口无言,帮齐国挽回了面子,赢得了外交胜利。

我们现在所需要的是在威逼利诱时有坚强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早在春秋时期的大批人物身上得到充分体现。他们在敌人的威逼利诱前不低头,不屈膝,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啊!

想想我的有些同学,他们被别人的一点点利诱就去做自己本来不愿意做的事,甚至背叛很要好的同学。记得有一次,有位同学叫另一位同学干一件背叛别的同学的事,他本来是不愿意干的,但是当那位同学拿出五角钱时,他就乖乖地去干了。我当时很气愤,怎么可以这样呢?这件事可以看出那位见钱眼开的同学缺乏古人在利诱面前宁死不屈的精神。

在春秋战国时期,文官用计,武将用勇。文武合作,文韬武略,使一个国家打败另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计谋用得更巧妙,武将更英勇,又把这个国家打败了。这就是诸侯列国纷争的场面。现在虽然不像以前那样打仗、打仗、再打仗。但是要成为全世界不可忽视的强国,除了经济上要有所提高外,还必须要有世界领先地位的高科技和相当高智慧的外交战略,才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好。

现在,我既不需要参军打仗,也不需要跟他国谈判。但是我要好好学习。长大成为祖国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人才。

这本书使我懂得了现在要怎样做,长大要怎样做。使我受益匪浅。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2

这几天,我读完了《东周列国志》这本书,书中最令我百看不厌的是《晏子巧辩挫敌焰》这一篇文章。

楚灵王在位时,楚国势力很强大。小国向楚国朝拜,大国同楚国进行外交往来,时间一长,楚国就骄傲起来。

一次,齐国派大夫宴婴去楚国,楚灵王得知后,便和大臣们商量怎样羞辱宴婴,因宴婴身高不足五尺,一位大臣出了个主意,楚灵王一听,便在城门边挖个小门。第二天,宴婴等人来了,见城门禁闭,开口叫开门,士兵说:“大夫也不高,就从这里走吧。”宴婴就说:“楚国是狗国,因出使国家走城门,出使狗国才走狗门。士兵不知怎么回答,便回了楚灵王,楚灵王觉得宴婴不好对付,便让人打开了城门。

在通往王宫的路上走着,忽然,两辆马车行使而过,车上是一些精壮大汉,身穿盔甲,手握长戟大刀,威风凜凜,想借此显示楚国人高马大,晏婴身材短小。晏婴明白他们的用意,微笑着说:“我今天来是交好,不是来攻战的,用得着这么多武士吗?”那些人听了,只得灰溜溜的跟在后面不敢出声。

来到大殿里,楚灵王坐在大殿上往下看了看,故作惊讶地说:“怎么,齐国没人了吗?”晏婴先行了个礼,自豪地说:“齐国有很多人。街上总是挤满了人,走路肩膀挨着肩膀,甚至会相互踩到鞋子,每人哈口气就能变成云彩,每人挥把汉就会下雨,怎能说齐国没人呢?”楚灵王用嘲笑地语气说:“既然这样,那为什么泒你这么矮小的人出使我国呢?”“大王有所不知,我们齐国的人成千上万,但有这样的规定:贤明的国家泒贤明的使节,差些的国家就泒差些的使节,我晏婴是齐国最没用的人,就只好泒到这里来了,”楚灵王听了哭笑不得,看占不到便宜,对晏婴尊敬起来。

从以上的这些事可以看出晏婴机智过人,非常聪明,反应灵敏,善于辩论,对晏婴这种人不能以貌取人。我们应该学习晏婴,做一个像晏婴一样有才华的人。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3

今读《东周列国志》前二十九回,感慨万端。已经一段,记下心中所想、脑中所悟,以为将来。

运势由看人品相开始。周幽王宫涅谅阴时,“狎昵群小,饮酒食肉,全无哀戚之心”,已显暴戾寡恩之态。及得褒姒,退申后废太子,弃朝政戏诸侯。11年断送西周275年祖宗基业。晋惠公夷吾为求得国,大割地以赂秦,未得国先失国。及至登基获位,抵赖不允。失信于臣下,无信于邻国。内忧外患,国人不顺。

衰败由过度贪婪开始。卫懿公不恤国政,好养鹤畜,按位给俸。养鹤之人,也有厚禄。民有饥冻,全然不顾。及至狄兵杀至,兵不能用,被砍为肉泥,徒留笑柄。虞公贪晋之白璧良马,借道于晋伐盟友虢,利欲熏心,忘记虢亡而虞不能独存,国灭而璧马无处安放的道理。及至国灭,落魄为寓公。

成功由静心顺势开始。郑庄公寤生因出生遭母嫌弃,受逼而封京城与弟叔段同享,知其训兵讲武、意谋篡夺而不动,好一个“段恶未著,安可加诛”!好一个“寡人宁可失地,岂可伤兄弟之情,拂国母之意”!及至诛段,掘泉见母,悉心治国,成周郑交质之势。齐桓公小白助燕灭令支孤竹子,辟地五百。燕伯感恩,礼送出界五十里,桓公守礼“诸侯相送,不出境外”,以五十里齐地相送。助燕伐戎,功成名就,仍克私欲,不贪燕地,诸侯信服,遂成春秋首霸。

不律、贪婪导致失败,自律、顺势走向成功,3000年前,这个革命法则在中国土地上已经在有序的演绎着,重复了一个地域又一个地域,重复了一段时间又一段时间。今天,这片土地已经统一治理,信息爆发式增长。我们可以轻易的把北方的事情拿到那边来做警示,把东边的事情拿到西边做经验,更能把千年前的事情放到面前做教训。胜人者力,自胜者强,看为所用,学为实践,悟为己有,让笑柄与嗟叹远离自己,让运势与智慧包围自己,珍惜当下,努力奋进。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4

《东周列国志》讲述的是20xx多年前,周幽王无能,使得各路诸侯纷纷谋反,天下大乱。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介子推。他跟着着晋文王重耳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我很敬佩他的忠诚,有一次他在帮助重耳登上王位的途中,重耳很多天没吃东西,饿得很是难受。于是介子推便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煮给重耳吃。我想介子推一定也很多天没吃东西了,但他为了重耳,能割下自己的肉给他吃,可见介子推的忠心。他使我想到了我国在抗日期间,也有许多对祖国忠心耿耿的英雄。如王二小,他为了祖国,把敌人引进我军的埋伏圈内,但自己却牺牲了性命。这难道不是对祖国的忠心吗?明知把敌人引进埋伏圈自己会死,但他还是义无返顾的去了。但还有一些对祖国不忠的人,就是那些汉奸,他们没有经受住敌人的威胁,而成了对方的走狗。

介子推还有一点令我敬佩那就是他很孝顺。在重耳登上王位的时候,重耳要他当官,但他不肯,要回家赡养老母。于是重耳便放火烧山,但介子推宁愿被烧死也不愿出来。一开始我读的时候,我觉得介子推很傻,放着大官不做,却要回家赡养老母。但我转念一想,介子推的父母抚养了介 ……此处隐藏4368个字……全书,让我对西周、春秋、战国、这段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丰富了历史知识。看着一个个国家慢慢兴起、慢慢强盛、慢慢衰弱。最后灭亡,我发现国家兴起和强盛一般都是君王勤政、广纳贤士的时期,国家衰弱和灭亡一般都是君王昏庸、荒废朝政的时期。

诚信、勤奋、进取是让我的学习和生活更上一层楼的法宝,这就是《东周列国志》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感受。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12

离思羁愁日欲晡,东周西雍此分涂”每当我读到这句诗时,我都会想到我看过的一本书——《东周列国志》,它令我百看不厌。

东周列国志是一本历史书,从昏庸无道的周幽王讲至秦始皇嬴政统一战国。中间有41个动人心弦的小故事,如:郑庄公掘地见母,齐桓公称霸诸侯,宋襄公仁义误国,楚庄王一鸣惊人,孔夫子周游列国,诸如此类。这里面的人物一个个被作者冯梦龙描写地栩栩如生,有雄心勃勃的秦穆公;荒淫无道的晋灵公;贪婪虚荣的楚灵王;变法富国的商鞅等等。东周列国志将这段历史生动的展现在我们眼前,使我叹为观止。

东周列国志中有许多意味深长的故事,而我最喜欢的还是《义臣智保赵氏孤儿》,这个故事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晋灵公武将屠岸贾因与忠臣赵盾不和,又嫉妒赵盾之子赵朔身为驸马,竟杀死赵盾家300于人,仅剩孤儿赵武被韩厥大夫救起。屠岸贾下令将全国一月至半岁的婴儿全部杀尽,就是为了杀死赵武,以绝后患。程婴与老臣公孙杵臼上演“偷天换日”之计,以牺牲公孙杵臼的儿子和妻子为代价,成功保住赵氏最后血脉。20年后,孤儿赵武长大成人,程婴绘图告之国仇家恨,赵武就杀了屠岸贾。

这个故事让我也想起了我们的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就要像程婴与公孙杵臼那样,做善事却不求回报。我们要怀着一颗坦诚的心,要对朋友讲义气,遇到别人羞辱你的时候,要忍耐,找到适合的时机再发挥你的才能。这就是我读赵氏孤儿案的感言。

听完了这个故事,你们是不是很想读一读《东周列国志》啊?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13

今年暑假,我把一本好书收入囊中,这本书姓甚名谁——它就是明代冯梦龙编著的《东周列国志》。记载了从周宣王三十九年至秦始皇二十六年,约六百余年发生的大事,这真是历史长河呀!

这本书一共有一百零八回,每一回都讲述了不同国家发生变动的经过和结果,让历史故事三百六十度展示在读者眼前,更好的还有后人是怎么评论的。内容可以分成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主题明确,翔实可信,令人情不自禁看完一回还想往后看。春秋名家有晏婴、孙武等,战国时代有张仪、廉颇、白起等著名军事、政治家。晏婴能够处变不惊,遇到事情能够冷静处理。当时晏婴出使楚国,因为楚国在当时是大国,楚王和大臣都想羞辱他,由于他身高不足五尺,楚官员让他从狗洞进入楚国,他却说:“进狗国者,从狗门入,进人国者,从人门者,从人国入。”楚王和大臣在宴席上想羞辱他,都被晏婴的智慧化解了。伍子胥为了报父仇,在打败楚国后,没能约束吴兵,使吴军杀人放火,胡作非为。他把楚平王从坟墓里拉出来,鞭尸三百下,不听孙武的劝言军法杀伯噽,最后惨遭吴王夫差赐死。

暑假里,我和表兄弟在家中玩卡牌游戏,有一名忠臣,有一个奸细和一位主公。我的卡牌是奸细,表弟是忠臣,表兄是主公,我欲擒故纵,每次用技能把主公打没血,我就帮他回血。但被“忠臣”看穿了,他就悄悄地对“主公”说:“他是奸细。”但表兄是个“大顽主公”便怀疑表弟是奸细。,就把他打死了。我趁虚而入,瞬间帮小表弟报仇了。表兄玩过很后悔:“我再玩的时候,就要背负“昏君”这个骂名了。”

读完这本书,第一感受就是忠言逆耳,不听劝言,只会自取灭亡,果然验证了。做人还要懂得能屈能伸,随机应变,这该向晏婴学习。唐太宗还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说得就是看书的益处。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14

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既混乱又精彩的时期,西周灭亡后,代之而起的东周没有约束力,各地诸侯称霸一方,形成许多国家,因而会有许许多多的磨难,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八十四章《豫让的复仇》。

这一章所讲述的主要内容为:当时的晋国、有智、赵、韩、魏四大家的大臣专政,其实晋哀公只是一个傀儡,智家的智瑶在四家中势力最强,野心也最大,早有取代晋哀公的意图。一次智家问另外三家要土地,赵家不给,智瑶便约韩、魏两家去水淹赵家所在的晋阳城。却反被赵韩魏三家联合起来灭了智家。智瑶的仆人豫让让他逃过了这一劫,两次刺杀赵襄子都没成功,临死前对着赵襄子的衣服砍了几刀,才饮恨死去。

读罢这段历史,我不禁掩卷沉思,豫让为了给主公报仇,又是当佣人又是用漆涂脸,用炭熏哑喉咙,而且视死如归,这样的义士天下又能有几个?这种对别人的小恩小惠铭记于心的人又能有几个?豫让这种“有小恩则加倍偿”的品质,是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所缺少的。

我记得自己在一本书上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医生治好了一个财主的大病,但是只要考每年祭拜独角鬼才能得到钱财,独角鬼要他每年的12月12日给他杀一个过路人才行,财主正犹豫不决,儿子正好走了进来,见父亲愁眉不展的神情就追问其原因,财主说:“大夫治好我的病,我要是杀了他的话,他又对我有恩。不杀却不能满足独角鬼的要求。”儿子是个为人阴险鱼肉乡民的坏蛋,他笑了笑说:“自古有说法是‘大恩暂且不报,先报仇。’这难道没有道理吗?”说完就出门杀了那个医生。这件事情让人读后,不由得寒意从心底升起,现在这个社会里,像财主儿子这样的人实在太多了,我们应该引以为戒啊!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像豫让这种仁义之士越来越少了,豫让虽然饮恨而死,但是他这种为了“义”而宁死不屈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叹,我们也应该学习豫让的仁义至上的精神品质啊!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15

中华五千年历史,有着丰富多彩的故事,有尔虞我诈的公,有智勇双全的蔺相如,还有狡诈猥琐的骊姬,而这些人物都出现在《东周列国志》里,其中,最令我敬佩的是蔺相如,他机智勇敢,完璧归赵,大义凛然,让廉颇负荆请罪。

故事中赵惠文王买下了一个"和氏璧",秦昭襄王想占为己有,派使者跟赵惠文王商量说:"秦国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赵国的和氏璧。"赵惠文王左右为难,大臣缪贤说:"有个门客叫蔺相如,这人智勇双全,我推荐他来做这事。"赵惠文王就派蔺相如去出使秦国。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发现秦国并没有交换的诚意,蔺相如决定将自己的头和璧一起撞到柱子上。有秦王担心璧玉破碎,马上改变态度,表现出很有诚意的样子。蔺相如看到这一情形,答应五天后再来交换。之后,他装扮成了乞丐,把和氏璧送回到了赵国,廉颇不服蔺相如的才能,决定羞辱他,但是在得知蔺相如是为了顾及大全才忍辱负重,廉颇十分羞愧,负荆请罪,流传至今。

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不是很像我们同学之间的关系吗?有时,我们会为了一点小小的利益就争,为了一点小小的荣誉就吵,这样,不但会影响同学之间那珍贵的友情,甚至还可能会得不偿失,常常出现的结局就是两人都要接受批评,多不合算啊!我们应该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不能心中只有自己,而忽视大体局面。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应该要学会彼此关心,彼此帮助,让我们身边的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合集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4 神州国学网 www.szyyyk.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