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 > 历史演义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时间:2024-03-07 11:25:34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精选25篇)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精选25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东周列国志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篇1

《东周列国志》是一本经史典籍,古文和白话夹杂,典故很多,阅读难度很大。我几次捧起这本书都是东挑西捡看几回就放下了。今年暑假,我决定继续读这本书。慢慢地,终于读懂了一些,并且想写写读后感。

这本书以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为主线,描写了从宣王中兴到秦灭六国这段动荡的历史。当时列国争雄,豪杰辈出,对于中华文明的形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书中涉及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如管仲相齐、重耳出亡、吴越争霸等,还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小故事,如烽火戏诸侯、完璧归赵、纸上谈兵、毛遂自荐等。

当我读到"石蜡大义灭亲"时,我不禁感慨!石蜡的儿子石厚和为桓公的弟弟州吁和谋杀死了为桓公。州吁当了皇帝后战火四起,民不聊生!石蜡对自己儿子的行为深恶痛绝。他设计把州吁和石蜡处死,国家才得以安宁。这和成语故事《大公无私》非常的相似。故事里的晋国官员祁黄羊,为了国家的利益,分别推荐他的仇人和儿子去不同的地方担任不同的官职,并得到了百姓的好评!

石蜡和祁黄羊他们都热爱自己的祖国,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但是现在有很多的人却"身在福中不知福",在和平的国家里,不珍惜。为了个人的一些利益,去损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生产出不安全的食品,毒害大家的健康。

我希望大家都能从国家利益出发,做一个大公无私的人。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篇2

之前,我在网上买了一本书,叫《东周列国志》。它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国家发生的故事。我买回家读了好几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也感受到书中人物的内心与东周各国灭亡的原因,让我好想走进了春秋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既混乱又精彩的时期,奴隶制社会开始瓦解,新的封建社会制度开始形成。西周灭亡后,东周建立,但因没有约束力,各地诸侯称霸一方,经千百年的战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先后的上历史的舞台,演出各种精彩紧张的历史故事。这本书中讲述了春秋列国时的许多史实,如"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

这本书中有许多道理,在负荆请罪中,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没有与廉颇不合,而是处处让着他。而廉颇知道了蔺相如的苦心,竟背上荆条向蔺相如谢罪。我学到了蔺相如顾全大局与廉颇知错能改的精神。在重耳出亡中,重耳因被人打败,逃离国家,带着门客受苦受累。有一次,介子推端来一碗肉汤,重耳问肉哪里来的,介子推说是从自己大腿上割下来的,重耳泪流不止。机子推一心为主,竟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真是一个好臣子。

《东周列国志》是一本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的书,可以学到不少知识,希望大家看一看。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篇3

书是教会我们做人的良师益友,是给予我们知识的无形老师,是陶冶我们性情的神奇之药,是引领我们走向知识殿堂的金色钥匙。《东周列国志》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东周列国志》记述了从西周宣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春秋战国,烽火岁月,刀光剑影,群雄纷争,充满着危机四伏的味道。书中一个个小故事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如《千金买笑》《退避三舍》《完璧归赵》《纸上谈兵》等。孙膑围魏救赵,告诉我们要有时不能硬拼,而要攻其要害;越王勾践杀文种告诉我们"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退避三舍告诉我们要一言九鼎,一诺千金;楚王断带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凡事要宽容大度。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齐桓公以管仲为相,不计前嫌,知人善任;宋襄公仁义待人,一言九鼎;晋文公恪守承诺,终成霸王;秦穆公胸怀宽广,以礼待人;楚庄公改过自新,问鼎中原;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这些君主们个性鲜明。可以说,正是靠着他们的优点才称了霸。要当一个成功的人,就必须具备仁义、宽容、自省、任用贤能的智慧。

任贤图志,可以兴国安邦;而疏贤失政,则可以亡国亡身。卫懿公因好鹤而亡国;吴王夫差,虽然早期发奋图强,但后来宠信佞臣伯嚭,赐死贤臣伍子胥,以致国灭。既要在王者身上看到他们的优点,也要在败者身上看到缺点,吸取教训,这样才能使自己扬长避短。

《东周列国志》真不愧为一本华夏经典!它教会了我应以史为鉴,从前人身上看到教训,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也教会了许许多多的道理。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篇4

同学们!一月不见,可曾想我马庆原么?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书是《东周列国志》,相信很多同学都看过这本书,不少同学都写了读后感,现在,让我来谈谈我对《东周列国志》的感受。

西周的最后一个皇帝"周幽王"为了褒姒的一笑竟大动干戈,点燃了烽火台,弄得诸侯团团转,结果敌人真的来了,他又点燃了烽火台结果诸侯们一个都没来导致了西周灭亡。这是多么愚蠢的做法,这和"狼来了"的性质不一样么

《卧薪尝胆》最让我敬佩的人是越王勾践。他在越过辅佐君主。一次,吴国为了报以前越国侵犯的仇,发兵伐越,结果大败,后来吴国君主死后。波的儿夫差继位吴王。他打败越国后,越国勾践求饶,吴国答应了。与施工见到了吴国养马,而且整天穿着童仆的衣服,天天斩草料喂马,还舔过夫差的大便,夫差见勾践如此忠心于他,就放松了对他的警惕。其实,他每天都要卧薪尝胆,不忘国耻。就这样,20年后,文中训练的精兵终于灭了吴国。他那种短时忍辱,最后报仇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假如我们因为一时冲动而导致结果不堪设想时就完了。

最后秦王赢政统一六国,但他逼迫百姓们修建万里长城,是百姓们感到绝望。后来陈胜和吴广将军举行了农民起义,秦朝灭亡了。

从西周到秦朝,都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没有永恒的国家,也没有永恒的皇帝,只有永恒的人民,还有永恒的忠臣,谢谢!这是我的理解。我们大后天见。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篇5

几天前,我读完了《东周列国志》,这是一本明朝作家冯梦龙写的长篇历史小说。

《东周列国志》讲的是西周时期周幽王为了博得妃子一笑,在骊山烽火台上点燃灯火,戏弄各路诸侯,造成了西周灭亡,东周开始,天下大乱,各路诸侯纷纷作乱,朝廷里一片狼藉,天子变成了傀儡的局面。周王朝从盛兴到衰败,开始走向了末路,周王朝的各种礼制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这本书最有名的要数“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和“战国七雄”秦、齐、楚、燕、赵、魏、韩了。他们的出现和形成都和战争有关。如果让我用两个字概括整个东周时期,那我肯定是这两个字——乱世!

《东周列国志》这本书讲的是整个东周时期发生的一些历史事件,所以一定有许多人物,最主要的有:统一六国的秦始皇、称霸诸侯的齐桓公、流亡多年的晋文公、一鸣惊人的楚庄王、仁义误国的宋襄公、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 ……此处隐藏8757个字……每一回都讲述了不同国家发生变动的经过和结果,让历史故事三百六十度展示在读者眼前,更好的还有后人是怎么评论的。内容可以分成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主题明确,翔实可信,令人情不自禁看完一回还想往后看。春秋名家有晏婴、孙武等,战国时代有张仪、廉颇、白起等著名军事、政治家。晏婴能够处变不惊,遇到事情能够冷静处理。当时晏婴出使楚国,因为楚国在当时是大国,楚王和大臣都想羞辱他,由于他身高不足五尺,楚官员让他从狗洞进入楚国,他却说:“进狗国者,从狗门入,进人国者,从人门者,从人国入。”楚王和大臣在宴席上想羞辱他,都被晏婴的智慧化解了。伍子胥为了报父仇,在打败楚国后,没能约束吴兵,使吴军杀人放火,胡作非为。他把楚平王从坟墓里拉出来,鞭尸三百下,不听孙武的劝言军法杀伯噽,最后惨遭吴王夫差赐死。

暑假里,我和表兄弟在家中玩卡牌游戏,有一名忠臣,有一个奸细和一位主公。我的卡牌是奸细,表弟是忠臣,表兄是主公,我欲擒故纵,每次用技能把主公打没血,我就帮他回血。但被“忠臣”看穿了,他就悄悄地对“主公”说:“他是奸细。”但表兄是个“大顽主公”便怀疑表弟是奸细。,就把他打死了。我趁虚而入,瞬间帮小表弟报仇了。表兄玩过很后悔:“我再玩的时候,就要背负“昏君”这个骂名了。”

读完这本书,第一感受就是忠言逆耳,不听劝言,只会自取灭亡,果然验证了。做人还要懂得能屈能伸,随机应变,这该向晏婴学习。唐太宗还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说得就是看书的益处。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篇23

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既混乱又精彩的时期,西周灭亡后,代之而起的东周没有约束力,各地诸侯称霸一方,形成许多国家,因而会有许许多多的磨难,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八十四章《豫让的复仇》。

这一章所讲述的主要内容为:当时的晋国、有智、赵、韩、魏四大家的大臣专政,其实晋哀公只是一个傀儡,智家的智瑶在四家中势力最强,野心也最大,早有取代晋哀公的意图。一次智家问另外三家要土地,赵家不给,智瑶便约韩、魏两家去水淹赵家所在的晋阳城。却反被赵韩魏三家联合起来灭了智家。智瑶的仆人豫让让他逃过了这一劫,两次刺杀赵襄子都没成功,临死前对着赵襄子的衣服砍了几刀,才饮恨死去。

读罢这段历史,我不禁掩卷沉思,豫让为了给主公报仇,又是当佣人又是用漆涂脸,用炭熏哑喉咙,而且视死如归,这样的义士天下又能有几个?这种对别人的小恩小惠铭记于心的人又能有几个?豫让这种“有小恩则加倍偿”的品质,是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所缺少的。

我记得自己在一本书上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医生治好了一个财主的大病,但是只要考每年祭拜独角鬼才能得到钱财,独角鬼要他每年的12月12日给他杀一个过路人才行,财主正犹豫不决,儿子正好走了进来,见父亲愁眉不展的神情就追问其原因,财主说:“大夫治好我的病,我要是杀了他的话,他又对我有恩。不杀却不能满足独角鬼的要求。”儿子是个为人阴险鱼肉乡民的坏蛋,他笑了笑说:“自古有说法是‘大恩暂且不报,先报仇。’这难道没有道理吗?”说完就出门杀了那个医生。这件事情让人读后,不由得寒意从心底升起,现在这个社会里,像财主儿子这样的人实在太多了,我们应该引以为戒啊!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像豫让这种仁义之士越来越少了,豫让虽然饮恨而死,但是他这种为了“义”而宁死不屈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叹,我们也应该学习豫让的仁义至上的精神品质啊!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篇24

这个学期,我读了《东周列国志》这本书,书是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西周灭亡,东周建立,进入春秋时代开始叙述的,直至秦始皇统一六国,东周(周朝)灭亡为止,一共五百多年的历史。在这部人物繁多、事情复杂的史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被诸葛亮所说的“每自比管仲、乐毅”这句话中的管仲先生。管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周穆王的后代,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

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我之所以喜欢他,并不是因为诸葛亮的话,而是在于他的智慧与才干。他的智慧与才干表现在他远征孤竹国时,他放开老马任其识途,走出困境;他的智慧还表现在他担任上卿时与齐桓公商讨国家大策时,首次提出“以民为天”的思想准则,更表现在他的“按照土质好坏、产量高低来确定赋税征收额”的经济理念,在几千年后,马克思才提出级差地租的理念。这不正是管仲的智慧所在吗?他还帮助了齐桓公在春秋时期成为了诸侯国中的强国,帮助了齐桓公成功得“坐”上了“春秋五霸”的席位,并且还使齐国从原来的贫穷国家变成了一个经济繁荣、国泰民安、地位极高的国家,这样的局面,不是管仲创造的,还能是谁创造的?

每当想到管仲,我还会想到著名的书籍《管子》里面收录了许多的治国方略与发财之道,令人望而生叹啊!只可惜,管仲先生在公元前645年(齐桓公43年)去世,后来,齐桓公被奸人易牙、竖刁、卫开方三人在宫中活活饿死,最后,齐国虽然想再创辉煌,可已是无力回天,在公元前221年被秦国所吞灭,国家就此画上了句号。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篇25

这几天,我读完了《东周列国志》这本书,书中最令我百看不厌的是《晏子巧辩挫敌焰》这一篇文章。

楚灵王在位时,楚国势力很强大。小国向楚国朝拜,大国同楚国进行外交往来,时间一长,楚国就骄傲起来。

一次,齐国派大夫宴婴去楚国,楚灵王得知后,便和大臣们商量怎样羞辱宴婴,因宴婴身高不足五尺,一位大臣出了个主意,楚灵王一听,便在城门边挖个小门。第二天,宴婴等人来了,见城门禁闭,开口叫开门,士兵说:“大夫也不高,就从这里走吧。”宴婴就说:“楚国是狗国,因出使国家走城门,出使狗国才走狗门。士兵不知怎么回答,便回了楚灵王,楚灵王觉得宴婴不好对付,便让人打开了城门。

在通往王宫的路上走着,忽然,两辆马车行使而过,车上是一些精壮大汉,身穿盔甲,手握长戟大刀,威风凜凜,想借此显示楚国人高马大,晏婴身材短小。晏婴明白他们的用意,微笑着说:“我今天来是交好,不是来攻战的,用得着这么多武士吗?”那些人听了,只得灰溜溜的跟在后面不敢出声。

来到大殿里,楚灵王坐在大殿上往下看了看,故作惊讶地说:“怎么,齐国没人了吗?”晏婴先行了个礼,自豪地说:“齐国有很多人。街上总是挤满了人,走路肩膀挨着肩膀,甚至会相互踩到鞋子,每人哈口气就能变成云彩,每人挥把汉就会下雨,怎能说齐国没人呢?”楚灵王用嘲笑地语气说:“既然这样,那为什么泒你这么矮小的人出使我国呢?”“大王有所不知,我们齐国的人成千上万,但有这样的规定:贤明的国家泒贤明的使节,差些的国家就泒差些的使节,我晏婴是齐国最没用的人,就只好泒到这里来了,”楚灵王听了哭笑不得,看占不到便宜,对晏婴尊敬起来。

从以上的这些事可以看出晏婴机智过人,非常聪明,反应灵敏,善于辩论,对晏婴这种人不能以貌取人。我们应该学习晏婴,做一个像晏婴一样有才华的人。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精选2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4 神州国学网 www.szyyyk.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