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说课稿

高中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4-02-10 19:53:35
【精华】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通用14篇)

【精华】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通用14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语文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一)课文分析:《游褒禅山记》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的讲读课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属于唐宋散文。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要理解课文所总结的历史教训以及所阐发的人生哲理,了解几种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积累文言文知识。

《游褒禅山记》是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名作。这篇游记,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教学本课我安排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是讲授记游山的部分,第二课时是讲授发议论的部分,我的说课内容是针对第二课时来说的,这个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掌握虚词“者”、“其”的意义与用法,教学难点是领悟文章所阐发的人生哲理。

(二)学情分析:《语文教学大纲》在语文教学目的阐述中有这样的话:“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高二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由于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文章所阐发的人生哲理的领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这节课我的教学设计是通过疏通文本,学习文中文言文知识,从而领会作者阐述的“深思慎取”的道理。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分析本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文本中词语的活用,了解文言虚词“者”、“其”的意义与用法。

2、能力目标——熟读背诵课文,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领会治学处事必须坚定意志,并且要“深思慎取”的道理。

二、说教法

《游褒禅山记》是一首晦涩难懂的文言文,作者所阐发的人生哲理也是很难把握的,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主要采用了“反复诵读法”、“串讲翻译法”和“问题探究法”的教学方法。

反复诵读:这是本课教学的主要方法,通过反复诵读能熟悉并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知识。

串讲翻译:通过文本的疏通,为学生理解课文扫清障碍。

问题探究:展开教师、学生、作者和文本四者之间的对话,理清“志”、“力”、“物”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作者所阐发的人生哲理。

三、说学法

我将结合作者因事见理、叙议结合等写作手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诵读、齐读、品味,力争能通过这三方面使学生领会作者所阐发的“深思慎取”的道理并培养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南朝刘勰说过:“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山水之乐在于陶冶性情,也在于一山一水给我们诸多的联想与点滴的感慨,你们也会有这样的体验吧?

  高中语文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雨霖铃》是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别离词,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分离别之前、离别之时、离别之后,层层深入,离情别绪,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这首词,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有助于提高学生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学情分析

作为高一年级的学生,对宋词知识已经有所接触,已经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但鉴赏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感知作品内容,体会词中凄清的意境和哀伤的离愁。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朗读、意象来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人伤离别的愁绪,培养学生健康、敏锐的审美情趣。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四、学习重点和难点

感受词人在词中流露出的浓浓离别之愁;领会全词情景交融的写法。(为了突破学习重难点,我将通过以下三个方法来实现,从而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①诵读讨论法

②提问点拨法

③自主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课文,营造氛围。

播放《送别》歌曲,将学生带到一种悲凉的氛围之中。我设计的导入语:

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 自古以来,分别都是痛苦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宋词婉约派代表柳永的《雨霖铃》,看看他又是怎样写“伤离别”的?

(二)读听结合,整体感知

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然后听配乐示范朗诵,再让学生尝试配乐朗读。在读和听的过程当中,我会给学生设置如下问题:找出所描写的景物及分析这些景物有何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听)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可见,诵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层层深入地诵读,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在诵读中初步感知词的情感基调。带着问题读和听,强化读和听的目的性。

(三)具体赏析,揣摩名句 在这一环节中,我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1)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试分析这些景物(意象)所抒发的感情,是如何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这一问题的设置,是让学生通过体会多个意象所构成的意境,深刻地感受到词中所弥漫的浓浓的离愁,从而对情景交融这一手法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这就初步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2)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传诵,甚至有人拿它来代表柳词。这两句词的典型景物何特殊意义?词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设计意图:情景交融这一手法在古典诗词中很常见,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引导学生找意象、分析意象特征和所包含的情感、赏析名句,让学生理解情景交融这种表现手法,体会诗歌意境,更深刻地体悟到宋词婉约之美,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并教给学生以赏析情景交融的方法。此外,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得出结论并各抒己见,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学习方式,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使自己的赏析活动更活跃更丰富,更能体现出学生作为鉴赏主体的独特个性。

(四)背诵(在完成课文分析的基础上,我将组织学生背诵)。

设计意图:古语道:“腹有诗书语自华”。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作 ……此处隐藏20677个字……地朗读课文,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2、通过小组讨论和圈点勾画等方法,能够准确概括祥林嫂的形象,分析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

3、体会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和吃人的本质。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概括祥林嫂的人物形象及其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体会封建礼教吃人的社会本质。

五、说教学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恰当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外,也能够帮助学生完成由课内至课外的延伸学习,基于此,我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为谈话法、讨论法、朗读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是一座桥梁,连通起学生和课文,在这一环节,应该做到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文。我会运用谈话法进行导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在自己的知识宝库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素材,请大家回忆一下,在我们学习过的或者积累的文章中,有哪些妇女形象深入你心呢?(蒙冤而死的窦娥、刻苦勤奋的居里夫人、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文学中的妇女好像一直都在讲述着悲伤的故事,今天让我们通过鲁迅先生的《祝福》再去深入了解另一位妇女,听一听她的故事……

这样做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整合能力。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环节是学生正式进入文本的第一步,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有利于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又能初步感知文本内容和情感,无论是文章题材还是学习重点都会了解得更加准确。

首先,播放音频,注意文章中“寒暄”“炮烙”“门槛”等词语的读音,尝试出声诵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语调、情感、起伏。)

其次,学生自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尝试概括文章讲了几件事情。

由写“祝福”景象和鲁四爷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被卖改嫁为小说的发展,再到鲁镇为高潮,寞然死去为结局,再谈祝福景象以及我的感受是小说的结尾。

学生在这里理顺了小说的情节结构的同时,也掌握了文章的大概内容,为接下来的深入研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在这一部分需要达成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获得感,我会这样开展本堂课的深入研读:

1、学生再次快速阅读文章,提问:文章是如何塑造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

明确:运用了肖像描写和神态描写。

肖像描写:初到鲁镇脸色青黄、两颊还是红的,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子,蓝夹袄,月白背心;

再到鲁镇脸色青黄、两颊失去血色,头上依然扎着白头绳,乌裙子,蓝夹袄,月白背心;

死前相遇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头发全白,

语言描写:写祥林嫂自述阿毛之死(祥林嫂是痛苦自责的)、祥林嫂与柳妈的对话(加重了精神负担)、与“我”的对话(祥林嫂的希望彻底破灭)。

细节描写: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将祥林嫂的境遇进行无限放大,沦为乞丐的祥林嫂依然是悲惨的不如意的、一无所有的。

在了解了手法之后,我会带着学生继续回归原文,进行如下操作:

2、祥林嫂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祥林嫂是一个勤劳、朴实、温顺的人。从初到鲁四爷家里,认真勤恳干活获得鲁四爷一家好评可以看出来。

再到鲁镇时,祥林嫂变成了一个深受摧残、极度悲伤到后来麻木,濒于死亡。从她再到鲁镇时两颊失去血色、头发全白。两眼失神能够看出以及捐门槛后却不能参与祭祀的受了炮烙似的缩手,失神地站着可以看出来。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主动思考能力,我设置了两个问题:

3、你如何评价祥林嫂这个人?

明确:祥林嫂是被压榨、被剥削、被摧残的典型勤俭持家、丈夫去世;外出务工,被婆婆拿走钱财;因为自己改嫁,死夫失孩被嫌弃;

她懂得反抗,但是反抗得不彻底丈夫死后,她逃出来,这是对自我尊严的保护;改嫁时的不屈从是对被安排命运的反抗;倾尽所有,捐门槛,是想洗刷自己的“污秽”;但逃离和二婚的头破血流只是为了“从一而终”;捐门槛证明了其对封建低下了头。

4、(小组讨论)学生以语文小组为单位,进行“造成祥林嫂这一悲剧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的讨论。

明确:鲁四爷是他一直对祥林嫂的冷漠、鄙夷的态度,尤其是祥林嫂再次回到鲁镇,他不让祥林嫂参与到任何祭祖活动中,彻底断送了祥林嫂的希望。

柳妈作为和祥林嫂差不多的阶层,却也对祥林嫂造成了深深的伤害,同是下层人民却对祥林嫂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和伤疤的揭露,加重了祥林嫂的恐惧和对传统礼教和宗教神权的畏惧。

“我“我作为祥林嫂眼中的知识分子,却没能为祥林嫂解决问题,遇到问题选择了逃避,没能给祥林嫂帮助。

社会悲剧当时的人们无论是社会底层或是知识分子,对传统封建礼教的认识都是片面的,无太强烈意识的,以“我”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迷茫无助,在劳动人民遇到问题时无法及时给予帮助,造成了自身和劳动人民的痛苦;劳动人民受自身各方面的限制,无法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而是竭力在维护封建礼教的传统,任由她毒害人民,所以祥林嫂的悲剧是社会悲剧。

通过以上环节我达成了我的三维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拓展延伸

三维目标的完成并不意味着学习的完成,只有完成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真正做到终身学习。所以我的拓展延伸环节设计为:

《祝福》这篇文章虽题为《祝福》,但是却是一个悲剧,体会到了作者的什么用意呢?文章以《祝福》为题,却写尽了祥林嫂的悲惨,是为了以富人的“富”来反衬穷人的苦楚和凄凉,能够揭示在传统礼教中,二者之间的矛盾对立;祥林嫂在一片祝福声中死去,强烈的对比,渲染了文章的悲剧色彩。

对标题的分析,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文章的情感和祥林嫂这个悲剧典型。

(五)小结作业

总结既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会帮助学生进行本节课内容的全面复习。我将进行如下总结:

1、小结:这节课我们体会到了以祥林嫂为代表的社会底层劳动妇女在旧社会所受到的摧残,体会到了封建礼教对人的荼毒和伤害,意识到了它吃人的本质。祥林嫂是悲剧的代表,老师希望大家在这个日益发展的年代,能够不断强大自身,少年强则国强,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的祖国一直保持在先进的队伍中。

2、作业:搜索其他作者关于本篇课文的评析,下节课我们共同分享。

课上的积极学习,课后的认真复习和拓展学习都能够帮助学生不断提升个人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应该力求突出教学重点,反应教学难点,我进行如下设计:

《【精华】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通用1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4 神州国学网 www.szyyyk.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