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4-02-09 17:46:35
实用的说课稿锦集7篇

实用的说课稿锦集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艺术的多元化》是人美版第17册《美术》的第1课,在此以前同学们已经接触了很多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为这堂课起了铺垫,本课可以说是作为以往欣赏课的一个总结。艺术作为文化重要的一部分,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不同民族、国家有代表本民族、本国的艺术特色。本课向同学们介绍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度民族的艺术作品。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可以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表现的多样性,在综合性学习中学会信息筛选和交流,多角度认识美术作品的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根据课程改革的思路我把本课《艺术的多元化》可以划分到“综合探索”领域,把美术与现实社会,美术与历史、语文、表演结合,发展学生的探究发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该课分为4个课时,第1课时 欣赏世界多元艺术作品欣赏,

第2课时 了解闽南地区传统民间艺术——布袋戏。

第3课时 Q版布袋戏偶形象的设计

第4课时 编写小剧本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闽南地区特色艺术的种类;

②了解布袋戏的历史、角色分类及其独特的表演形式;

(2)能力目标

①能结合历史和表演,深入体验布袋戏的魅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特定文化情境中感受和体验民间艺术的魅力,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培养学生尊重和包容不同时代风格的艺术。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布袋戏的发展历史、角色分类及其独特的表演形式。

难点:结合教学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说学生情况

从自我意识来说,初中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强;从学习能力来说,书本以外的知识对他们来讲有一定的吸引力,有多途径的收集信息的手段和能力;从课程设置来说,本课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多元的美术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三.说教学设计思路

美术与文化一脉相通,当代学生在追赶时代潮流的同时,也同时丢弃了人类文化的传承,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要要正确认识、充分挖掘地方美术教育资源,本课结合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闽南传统艺术布袋戏将人文教育与美术教育有机整合,通过地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乡土文化,找回精神的家园。美术新课标指出:美术的价值之一在于“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没有参与就无法感受,所以我将这堂课的教学理念定位为“体验课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视觉媒体的欣赏和体验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这门对他们来说比较陌生的艺术,不仅使他们感受了闽南特有的传统艺术布袋戏之美,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以新课程倡导的小组合作,在学习中游戏,在游戏中学习给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让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教学,获得审美享受和提高审美修养,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四.说教学方法

1.启发和引导的方法用大量视频和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对布袋戏艺术进行分析、讨论和鉴赏,为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引发知识的生成:布袋戏起源、题材、角色分类、表演特色等。

2.直观教学法

美术是视觉的艺术,利用多媒体影像技术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促进知识的理解。

3.实践教学法

布袋戏主角是布偶,需要配音,课堂设置相应的活动:体验戏剧情节人物心理变化,学生在活动中能够自发体验戏剧的特性。

五.说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法

课前收集有关闽南传统艺术布袋戏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2.自主探究法

学生欣赏影像资料和图片资料了解布袋戏,亲身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3.合作学习

分小组对布袋戏片段配音,考验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默契程度。

六.说教学程序

①提问导入新课:(4分钟)

先回顾上节课知识,总结: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都有自己有特点艺术引出课题:我们身处闽南地区,在这一地区有何有特色的艺术呢?

设计说明:直接点明本课的内容与闽南传统艺术有关。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②创设情境进入主题(3分钟)

观看布袋戏经典剧目《百年风华群英会》视频片段

设计说明:明确目标任务,运用影像进入主题,营造宽松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③探索求进,学习新知(6分钟)

学生展示自制课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了解布袋戏的知识设计说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走进地方人文特色,并学会观察,学会分析筛选信息。

④引导观察,激发思维(10分钟)

播放视频《布袋戏的故事》和霹雳布袋戏《圣石传说》片段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出知识点:布袋戏的历史、角色分类及表演特色

设计说明:通过视觉媒体的欣赏、分析和师生互动形式,增强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⑤创造体验(20分钟)

体验活动:看谁配的好要求:班级派出4组学生为布袋戏《秦汉英杰-指鹿为马》片段配音,

由学生评出表现最为突出的一组。

设计说明: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体验学习是美术课程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现场为影片的角色配音,用有感情的语言赋予无生命无表情的布袋戏偶栩栩如生的生命,该环节通过体验式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集体协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及对角色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让学生学会客观评价。

教学估计:活动过程中,会出现学生怯场,教师可同学生参与到活动中,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⑥课堂小结(2分钟)

对布袋戏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活动表现进行小结,希望同学们多多关注身边的艺术,成为当地传统文化的小小传播者。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中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掌握了5以内数的顺序及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要引导学生初步知道加法含义并探究5以内加法的计算过程,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法。

二、学情分析

本课虽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问题,但是学生们大都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学生 ……此处隐藏9801个字……入境悟情。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

①故人西辞黄鹤楼

西辞,如图,由图可见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孟浩然由西向东,依长江顺流而下,告辞时自然要向西拱手。1、故人----开口就说故人,友情的非同一般,已在这亲切的称呼中显示出来;2、西辞(明白孟浩然是东下扬州)3、扩展:拱手言别----老朋友辞别,会怎么说?

第一句点明送别地点。

②烟花三月下扬州

烟花三月,三月,过去人们称之为季春或暮春,正是春深如海的季节,在草长花开的季节,空气湿度增大,远望去好像有一层薄薄的烟雾笼罩着花草树木,烟花指的就是这种景色。

第二句点明送别的时间。

在黄鹤楼这样的千年胜地,又正值繁花似锦的春天,朋友们正应愉快地聚会,可故人却要辞别远去了。这两句在叙事之中流露出惜别之情。

诗人是如何将他复杂的心情表达出来的呢?我们来体会一下后两句诗。

③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在碧波荡漾的江面上,一只帆船逐渐向前移动,直到水天相接的地方帆船不见了,老朋友不见了,只有江水层层涌向天边,李白仍呆立江边。

④这首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写景。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老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5.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1)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受。(引导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谊之深。)

(2)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3)讨论: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6.赏析烟花三月的含义。看去,白蒙蒙的,如烟雾。因而古代有一句话柳絮如烟。(点明了送别的时间。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桑叶肥,青杏小,菜花香,微风送红雨,碧波扬白帆。这是古代诗人结伴同游的季节。)2、这样的描写,能说明诗人是怎样的心情?(在这白花竞秀、春光明媚的季节里,好朋友就要离别远行,自己无法联袂同游,这其间含有无限的感慨。为什么呢?因为诗友孟浩然所去的扬州,正是唐代的繁华地区,那是珠连绣户,弦管声歌,多么令人神往。)

(1)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引导想象鲜花盛开的春天是怎样一幅美景。

(2)师生共议烟的丰富意蕴,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如:江边水气缭绕,笼罩在淡蓝色的薄雾中,雾气时聚时散令人产生无限遐想。

(3)师生共同在音乐中想象,感受烟花三月令人神往的美景。

(4)拓展理解:烟花三月不仅仅指黄鹤楼所在的武汉,还有扬州,乃至整个长江两岸沿途都是春意浓浓,一派千里莺啼绿映红的美好春景。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境。

(5)指导朗读前两句。

第三、四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孤帆:孤单单的一叶帆。这里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用帆来代替船。帆形声字,巾表意,凡表声兼表意(凡是船帆的象形)2、远影:远远的帆影,指帆影远去。3、碧空:湛蓝的天空。4、尽:没有了,消失了。5、唯:只。有的诗书用惟,可以通用。6、天际:天边。7、说说两句诗诗意。8、这两句诗,紧扣诗题中的送字,写得充分饱满。诗人用了十分经济的笔触,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最动人的江上送行画面。诗人眼看着孟浩然登上了孤独的小舟,风鼓白帆,船身由近而远,渐渐消失在蔚蓝的天际。但诗人并没有立即离去,他久久伫立江岸,深情地凝视着水天一色的远方,诗人李白此时会默念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在课文插图空白处写上一两句话。(拓展)9、想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诵读这两句诗句呢?

7.品析碧空尽唯的含义。

(1)品第三句,各抒己见,谈谈对碧空尽的理解,体会诗人仁立凝望远帆的情景。

(2)体会李白目送帆船远去时间之长,对朋友感情之深。

(3)从最后一句中,体会诗人寄情于浩荡的一江春水,对挚友的一片深情。

(4)指导朗读后两句。学生自读,自评,评后再读。师引读,板书:情深意长。

(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三、回归整体

1、谁能说说整首诗的意思?2、从诗句中,你能体会到怎样的感情?从那些诗句可以体会到?

1)自由组合练习读。2)展示个性指名读。3)师生互动背诵读。4)回顾全诗,归纳升华。a.归纳总结全诗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b.略读第二首诗。c.激发学生体会第二首诗及其他送别诗的兴趣。

四、拓展学习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我们学习的《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之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下面老师出示的四首古诗,连同课文中的两首诗,都是唐盛时期唐人送别诗的代表作。请大家选择朗读背诵,看谁积累的多。

别董大(高适)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五、赏读诗句,深悟诗情。

1.自由赏读。(尊重学生个性的情感体验,请学生把自己就当作李白,换位赏读。)

2.师生配乐互读,有感情地背读。

3.简略欣赏李白的《赠孟浩然》。(辅助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真挚情感。)

4.请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如:情深意长。)

5.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景吗?为什么?

6.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7.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结合末两句体会诗人的感情)

8.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9.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六、能力训练: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

1.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设计这分别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2.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选也最佳表演小组。

3.根据表演效果,再看注释或,理解诗句的意境。

4.总结:不论是以酒相送的酣畅淋漓、以目相送的默默无语、说到底都是因为朋友之间有一份(1)他们都是在(以情相送)。那今天我们共度了四十分钟,董老师马上就要离开你们,想不想送送我呢?你想怎样送呢?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双方的神情会是怎样?(2)他们会说些什么?心里会怎样想?又会做些什么?(3)当时周围的环境如何?(4)当小船愈行愈远的时候,李白这是会怎样?(5)孟浩然对于这次出行,他会对李白有何交代?为什么此时的诗人久久的伫立不愿离去呢?

五、说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板书:

情深意长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节课的板书简化了课文的内容,,突出教学重点,理清作者思路,突出作者的思想,最终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做到了板书的目的性、条理性、概括性,既紧扣课文内容,挑选关键词语提纲挈领,又给学生留下想象、延伸的空间。

《实用的说课稿锦集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4 神州国学网 www.szyyyk.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