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4-02-06 13:32:37
精选说课稿集锦七篇

精选说课稿集锦七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河北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的18课《分离混合物》,孩子们通过分离溶解于水和不溶于水的物质,从观察到的现象中亲身体验事物具有的可逆性和不可逆性。

二、解读学生

四年级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体系上看,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具备初步自主研究的能力;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

三、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课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的课程改革的方向。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能预测、设计简单的混合物的分离实验,仔细观察、记录实验中的发现,能说明自己的设计意图和实验过程,并体会出一些现象是可逆的。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与其他同学合作进行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提高实验设计能力、操作能力,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树立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正确态度。

3、科学知识:运用实验结果去解释发生的现象或推测可能发生的事,初步接触一些化学变化,渗透"物质是运动变化的"思想。

四、难点定位

本课难点是分离混合物的实验设计和实际操作。

五、教学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科学课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要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我注重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把溶解和不溶解、分离混合物融合在4个游戏活动中,着重于学生的预测过程和验证过程,让学生亲自体验、感性理解。

在新课教学阶段,先用“猜一猜”的游戏激发兴趣,再进行利用各种方法分辨具有不同性质的物体,后进行“分离混合物”的实验。学生从游戏中亲身体验了科学探究过程,用自己选择的工具材料,去探究自己选择的研究内容,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科学探究融合在孩子的“玩”中,我的任务就是引导他们,让他们的“玩”变得有目的、有计划、讲方法。把科学教学与“玩”结合起来,让他们在乐此不彼的“玩”中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其潜力也是无量的。所以,我把这节课整体定位在“游戏活动”中渗透知识。

1、迷藏游戏,体验不同观察方法

一进教室,我就由游戏捉迷藏引出,问学生愿不愿意找出藏在几个杯子中小客人,从而激发课堂气氛。在这我特地选择豆浆、水与盐水,学生很容易分辨豆浆和水,但是光看是分辨不出盐水和水的,接下来的环节,顺理成章的就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了。

先用问题——“如果不用尝的方法,你能区别出来吗?你有些什么方法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高起来,纷纷发言,课堂气氛达到一个小高潮。再利用一个演示实验:将豆浆分别加入清水和盐水中,倒入清水中的豆浆成为更稀的豆浆,而倒入盐水中的豆浆形成豆花,与水明显分离开。通过这一步让学生了解不仅可以从颜色、气味、味道分辨物体,还可以利用其它的东西进行观察,而且效果更好。

2、猜谜游戏,根据观察预测事物。

承此启发,我又提出新的问题:不打开桌上的纸包,你用什么方法猜出里面的东西?让学生讨论,并汇报各个组是怎么猜的。有的学生说可以用听纸包摇动时发出的不同声音判断。有的学生说用掂的物体轻重,用手捏时物体的粗细软硬感觉来判断;还有的学生利用磁铁判断。而学生到底猜得对不对,拆开纸包就知道了。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形成预测式的假设(例如这包一定是泡沫,因为它很软很轻等等)。我引导学生运用感官和借助其它工具进行观察,学生可以到“工具台”选择自己需要的工具进行猜测,在“猜东西”游戏中,学生通过感受物体大小、形状、轻重、软硬等来进行简单预测,同时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3、分离游戏,感受可逆变化现象。

分离固液混合物这一环节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将刚才学生猜出来的物体:盐、细沙、泡沫碎片、小铁片任选2——4种混合在一起,进行分离。

在分离固液混合物的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到教室的前面拿需要的实验器材。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要分离的混合物,不统一要求学生分离几种混合物。要求学生在分离混合物前的有一个“设想”的过程,学生经过了思考,设计了分离方法,并在实验设计单中写下了自己的计划:比如利用泡沫能浮,小铁片会沉的性质,用加水的方法,让泡沫浮起来,铁片沉到水里,来进行分离;用盐能溶解的性质就能分离出细沙等,这个时候,有的学生就提出意见,说盐溶解在水中,并没有分离出来。这个问题难度增大了,要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有的学生可能一下想不出来,而我,就利用了一个简单的多媒体课件——海水晒盐。经此提示,学生立刻想到了用加热使水蒸发,剩下的就是盐了。

而分离混合物的实验过程是个验证过程,验证想法(依据)是否正确,方法是否可行。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固体的沉浮现象、溶解现象,学会了利用物体不同性质分离混合物的多种方法。这些知识、方法不是由我直接告诉学生的,而是学生在自主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行学习的。

“小组互相协作”的方式,能使孩子们得到了“资源互补”,得到了相互启发。合作状态下的学生思维显得特别活跃,各组学生都能“你一言,我一语”地相互“合计”着,完成探究实验。这种方式,营造了 “人人参与,个个主动”的探究氛围,使学生津津乐道于“科学探究”,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现实应用,童话情景巩固拓展。

“科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最后一环节,我把生活中的问题带入课堂,让学生回顾生活中见过的分离混合物的现象?并利用课件分析一些实例,加深巩固。最后创设一个情景,请大家想办法帮助灰姑娘把豆子从灰里捡出来,在轻松的童话氛围中结束新课。

另外,我再说一下本课的板书,由于教学对象是中年级,要求板书简明扼要,富有条理性,而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溶解和不溶解物的分离。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本课教学设计的特色是:

灵活处理教材,积极营造宽松探究环境,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本课的教学组织活动中,我将自己的身份定位在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上,为了给学生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探究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实验。我允许学生自由走动,自已选择猜测的纸包和要分离的混合物,自己确定观察实验的方法,自己选取观察实验工具和材料,自己验证自己的想法。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课堂教学更 ……此处隐藏12181个字……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素质。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1)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实验、探索、归纳。

(2)采用"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3)体现"对比联系"、"数形结合"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4)投影仪演示法。

在整个过程中,应以学生看,学生想,学生议,学生练为主体,教师在学生仔细观察、类比、想象的基础上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加以引导点拨,与指数函数性质对照,归纳、整理,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回忆,自觉地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使新学知识更牢固,理解更深刻。

  三、说学法

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我进行了以下学法指导:

(1)对照比较学习法:学习对数函数,处处与指数函数相对照。

(2)探究式学习法:学生通过分析、探索,得出对数函数的定义。

(3)自主性学习法:通过实验画出函数图象、观察图象自得其性质。

(4)反馈练习法: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差距。

这样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四。说教程

在认真分析教材、教法、学法的基础上,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一) 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

在某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个数y是分裂次数x的函数 对数函数说课稿 ,因此,知道x的值(输入值是分裂次数)就能求出y的值(输出值为细胞的个数),这样就建立了一个细胞个数和分裂次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问题一:这是一个怎样的函数模型类型呢?

设计意图:复习指数函数

问题二:现在我们来研究相反的问题,如果知道了细胞个数y,如何求分裂的次数x呢?这将会是我们研究的哪类问题?

设计意图:为了引出对数函数

问题三:在关系式 对数函数说课稿 每输入一个细胞的个数y的值,是否一定都能得到唯一一个分裂次数x的值呢?

设计意图:一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函数,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

(二) 意义建构:

1. 对数函数的概念:

同样,在前面提到的放射性物质,经过的时间x年与物质剩余量y的关系式为 对数函数说课稿 ,我们也可以把它改为对数式, 对数函数说课稿 ,其中x年也可以看作物质剩余量y的函数,可见这样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的。

设计意图:前面的问题情景的底数为2,而这个问题情景的底数为0.84,我认为这个情景并不是多余的,其实它暗示了对数函数的底数与指数函数的底数一样有两类。

但在习惯上,我们用x表示自变量,用y表示函数值

问题一:你能把以上两个函数表示出来吗?

问题二:你能得到此类函数的一般式吗?(在此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问题三:在 对数函数说课稿 中,a有什么限制条件吗?请结合指数式给以解释。

问题四:你能根据指数函数的定义给出对数函数的定义吗?

问题五:对数函数说课稿与对数函数说课稿中的x,y的相同之处是什么?不同之处是什么?

问题六:对数函数说课稿与 对数函数说课稿中的x,y的相同之处是什么?不同之处是什么?

设计意图:前四个问题是为了引导出对数函数的概念,然而,光有前四个问题还是不够的,学生最容易忽略的或最不理解的是函数的定义域,所以设计这两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域

2. 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问题:有了研究指数函数的经历,你觉得下面该学习什么内容了?

(提示学生进行类比学习)

合作探究1;借助于计算器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两组函数的图象,并观察各组函数的图象,探求他们之间的关系。

(1) 对数函数说课稿

(2) 对数函数说课稿

合作探究2:当 对数函数说课稿 函数 对数函数说课稿 与 对数函数说课稿 的图象之间有什么关系?(在这儿体现"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合作探究3:分析你所画的两组函数的图象,对照指数函数的性质,总结归纳对数函数的性质。

(学生讨论并交流各自的发现成果,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适时归纳总结,并板书对数函数的性质)

问题1:对数函数 对数函数说课稿 ( 对数函数说课稿 )是否具有奇偶性,为什么?

问题2:对数函数 对数函数说课稿 ( 对数函数说课稿 ),当 对数函数说课稿 时,x取何值,y 对数函数说课稿 0,x取何值,y 对数函数说课稿 ,当 对数函数说课稿 呢?

问题3:对数式 对数函数说课稿 的值的符号与a,b的取值之间有何关系?请用一句简洁的话语叙述。

知识拓展:函数 对数函数说课稿 称为 对数函数说课稿 的反函数,反之,函数 对数函数说课稿 也称为 对数函数说课稿 的反函数。一般地,如果函数 对数函数说课稿 存在反函数,那么它的反函数记作为 对数函数说课稿

(三) 数学应用

1. 例题

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对数函数说课稿

(2) 对数函数说课稿 ( 对数函数说课稿 )

(该题主要考查对数函数 对数函数说课稿 的定义域 对数函数说课稿 这一限制条件根据函数的解析式求得不等式,解对应的不等式。同时通过本题也可让学生总结求函数的定义域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例2:利用对数函数的性质,比较下列各组数中两个数的大小:

(1) 对数函数说课稿 , 对数函数说课稿

(2) 对数函数说课稿 , 对数函数说课稿

(3) 对数函数说课稿 , 对数函数说课稿

(4) 对数函数说课稿 , 对数函数说课稿 ,

(在这儿要求学生通过回顾指数函数的有关性质比较大小的步骤和方法,完成前3小题,第四题可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完成解答,最后进行归纳总结比较数的大小常用的方法)

合作探究4:已知 对数函数说课稿 ,比较m,n的大小(该题不仅运用了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还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

本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引导点拨

1.本题的难点在哪儿?

2.你希望不等式的两边的对数式变成怎样的形式,你能否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本题也可以从形的角度来思考。

  (四) 目标检测

P69 1,2,3

  (五) 课堂小结

由学生小结(对数函数的概念,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利用对数函数的性质比较大小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求定义域应从几方面考虑等)

(六)布置作业 P70 1,2,3

《精选说课稿集锦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4 神州国学网 www.szyyyk.com 版权所有